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1”实践教学活动,5月6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学校各院系100多名学生,前往北京市房山区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燕国都城遗址,是北京地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一座古城遗址。在琉璃河商周遗址的发掘基础上,北京市建立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从北京古史文化、西周燕都古城、燕都贵族墓葬到燕都精美文物,展示了北京从原始部落到方国都邑再到全国首都的历史进程。“顶天鬲地,受命北疆”,“鼎”象征政权、上天,“鬲”象征百姓、大地,表示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受命北疆,体现了燕侯克接受王命来到北部边疆,开疆拓土,自强不息的精神。师生们在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和带领下,了解了迄今为止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燕都城址的概况,以及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变迁。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坚持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历史学习变得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同学们真正感受新时代京华大地的伟大巨变,担当起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
通过参观,同学们了解北京城历史的厚重,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的沧桑巨变,纷纷畅谈了个人的参观心得。
法学222田舒瑶:“实践教学环节增添了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程的趣味性,有助于对本课程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加热爱北京。实践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有意义。”
注会223邬子萌:“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来到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开始了解于我们脚下的黄土地——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在活动中,我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找寻北京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刻领会北京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体现个人成长与时代要求的高度契合,是强化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结合,是推动平台与载体的有机结合,是达成学校与各方面的力量整合。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通过此次实践课堂,我不仅了解到不少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是被这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所感染,强化了自身的使命担当、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希望学校之后可以更多组织类似的活动。”
电商222果佳怡:“鼎天鬲地 受命北疆——北京从这里开始”这里就是北京城的发源地——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堇鼎和伯矩鬲正是在此发掘的两件文物。西周燕都博物馆并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场馆,这是在燕都遗址原地上修建而成。展厅内展出了发掘出的当时各阶层人们生活所用的各种青铜器、漆器和陶器。展厅中更吸引眼球的是四座车马坑,全部是原址挖掘展示,一车二马,二车四马,天子十二驾乘。透过玻璃罩,与三千年历史对望,看到很是震撼。回望过去,北京已有三千年建城史。他们如果生在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北京,人人平等。他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施展一番抱负。我不禁感叹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感恩前辈开创的和平盛世,也激发了我学习历史的兴趣,坚定了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奉献的决心。
新传222盛艳茹:“西周琉璃河考古遗址的参观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逐渐了解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看着陈列出来的文物,我似乎听见历史跨越千年的呼唤,看见古人举杯高唱,钟鸣鼎食。‘鼎天鬲地,受命北疆’,破损的陶片,分散的骨架,随着尘土被拂去展现在人们眼前,于是我们知道——北京从这里开始。”
软件221 王少华:“参观西周燕都遗址博古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和辉煌历史的博大精深。遗址中珍藏的编钟、鼎以及保存完好的墓穴,无不展现着周代文化的瑰丽和灿烂。但是,仅仅是感受历史的魅力是不够的。通过参观遗址,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更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种认识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爱北京的热情,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文明。此外,实践教学近代史纲要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探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发掘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这种思考能力对我们的人生和学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参观西周燕都遗址博古馆,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更可以从中领悟历史对当代和未来的深远影响。这次的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培养我们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让我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贸经224班曾钰莎:“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呀!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好多好多关于北京建城史的故事,这让我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对历史、对近代史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总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发现,而课堂正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直接最快的方式,同志(我们)仍需努力啊!”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7月,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促进高质量育人育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和建设规律长期认识的凝结与升华,对于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将不断探索“大思政课”新形式,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为青少年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